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积极宣传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华侨华人在长期的侨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的跨文化、跨地域特点,成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在对外宣传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方面有着独特渠道和优势。
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场景中以侨为“桥”宣传新型政党制度
一要将新型政党制度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体系建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海外传播不是孤立的,而是寓于我国整个社会制度和国家形象的传播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但因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中西方对民主的理解并不一致。必须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融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中展现,才能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话语体系,为以侨为“桥”开展新型政党制度对外宣传提供内在理论支撑。
二要以侨为“桥”让世界从“两会”中读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支持和服务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建好侨界智库联盟,畅通诉求渠道,制度化常态化反映广大侨界群众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以侨为“桥”向外国民众讲好中国各级“两会”的故事,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优势。
二、找准以侨为“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的着力点
一是引导支持华侨华人为增进中外民间共识作贡献。华侨华人有着连通中西方文明的独特优势,在相互尊重东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可使用当地民众听得懂、理解得进的语言进行交流,促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观的认同。
二是引导支持华侨华人注重以新媒体为发声主渠道。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中外青年选择媒体的方式渐行渐近,新媒体传播平台或许可以成为打破西方对华舆论“围城”的主方向。华文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的舆论传播优势,可以通过现实与网络的交互体验,打通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线上线下路径,有效消解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三是支持海外侨团助力公共外交,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海外华侨华人和侨团是维护中国国家形象不可替代的积极力量,以侨为“桥”助力公共外交,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力。
三、以侨为“桥”汇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更多理解者、共鸣者、传播者
一是建立对外展示效能的渠道机制。支持民主党派领导人以适当方式面向国际社会亮相和发声,扩大参政党的国际影响。海外侨团可以从中发挥纽带作用,对外传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和参政党的独特地位作用。
二是发挥民主党派开展对外交往的优势。鼓励支持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发挥开展对外交往”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致公党联系海内外侨界的独特作用,通过联系服务侨界和在华外国留学生,展现中国参政党形象,讲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
三是以侨为“桥”促进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交流相得益彰。注重将侨界外宣放到党的外宣和国家战略的全局中来谋划思考,以“中国故事、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华侨归侨故事”为主线,以各类涉侨宣传教育和文化经贸活动为纽带,用好海外传播官、海外宣讲团、侨音融媒体中心海外联络站、华侨网络学院等各类传播载体,逐步形成“有阵地、有队伍、有内容、有影响”的侨联国际传播矩阵。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