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发祥地:文明呈现多样性
--------------------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
------------------------- |

多种文明因素:在整合中演进
------------------
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自始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中国域内各个文明形态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中不断发展变化。>>>>
------------------------- |

文化性的包容:思想的宽容与容忍
-------------------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等多方面。>>>>
------------------------ |